鄧旭一再強調自己是無辜的,不過人有第一次撒謊,就可能有第二次撒謊,更何況剛剛我擺出討厭校園霸凌,甚至不想幫他的態(tài)度。
我思索了一下,從地下室拿出來一件新的陰物,是一壺酒。
“小鹿姐,幫我拿一個新的茶杯來,還有紙筆?!笨磿鴾?
林小鹿幫我取來茶杯和紙筆,我對鄧旭說道。an五
“我手里這壺酒,名為消怨酒,是當年齊桓公與管仲對飲之酒?!?
消怨酒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齊國國君齊襄公荒淫無道,遭手下所殺篡位。
齊襄公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人在魯國的公子糾,另一個是人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兩人得知父親死后,都急忙回國爭奪君主之位。
公子糾有一個師父,叫管仲,就是成語“管鮑之交”中的那位,他提前埋伏在公子小白回國的道路上,等公子小白趕來,一箭射了過去。
公子小白慘叫一聲,倒在馬車里,管仲以為公子小白死了,于是不慌不忙的護送公子糾回齊國,誰曾想公子小白是裝死,他抄小路趕回國都,趕在公子糾回來前完成平叛,當上了國君,后世稱之為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后,要殺公子糾,還要把管仲治罪,報一箭之仇。
就在這時,“管鮑之交”中的鮑叔牙為管仲開罪,他對齊桓公說,管仲用箭射您的時候,還是公子糾的師父,他用箭射您,正是因為他對公子糾的忠心,管仲本事不我強,您不是想干一番大事業(yè)嗎?管仲是個可用之人。
在鮑叔牙的勸導下,齊桓公放下對管仲的怨恨,請他喝了一頓酒,一笑抿恩仇。
當時酒沒喝完,一直流傳了下來,就是我手中的這壺消怨酒。
如今消怨酒已經(jīng)從古董變成了陰物,它的功效是讓消除鬼對人的怨恨。
只需將一杯酒敬給要害自己的鬼,怨恨當即就會消散。
當然,消怨酒效果是有極限的,越是刻骨銘心的怨恨,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