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鏡山半腰的深澗,楊崇玄坐在水邊,百無聊賴,揉著臉頰,在這兒守株待兔好些年了,實在是有些煩悶。
機緣得手之后,一定要去北邊走走,最好是在那座砥礪山上,跟人痛痛快快打上幾架。
這些年久不露面,另外一個化名的威勢,都給好些后起之秀給壓了下去。
楊崇玄又撓撓頭,前些年習慣了禿頂,還真是有些不適應了。
那句讖語到底準不準雖說待在這邊也算修行,只要有事沒事就去水中泡澡,是可以打熬魂魄,可比起當年以那座火山巖漿淬煉體魄,其實還是差了許多。何況他的性子,從來就不愿意受拘束,如果不是家族那邊下了死令,娘親都快要搬出孝道來壓他了,不然楊崇玄真不樂意跑這一趟,交給那個辦事穩(wěn)重、境界不低、名氣極大的寶貝弟弟,不是更好再說了,即便自己得了那把三山鏡,家族最后還不是要交予弟弟煉化為本命物。
他倒不是對此心有芥蒂,見不得他那個弟弟更好,只是待在這鳥不拉屎的寶鏡山,太枯燥了,這也是那頭西山老狐能夠活蹦亂跳的原因之一,當個樂子耍,可以解解悶。
楊崇玄隨手一抓,隨隨便便,就從雪白石崖抓起一把石塊,手心一攥,碎成多顆石子,被他輕輕拋入水中。
他與那個聲名赫赫的出息弟弟,兄弟二人,雙方不對眼而已,卻還遠遠不至于反目成仇。
他這個當哥哥的,看不慣弟弟自幼便老氣橫秋,書呆子一個。那個做弟弟的,打小就不喜歡他這個哥哥的到處闖禍。
如果兄弟身份互換,可能煩心事就要少很多。
他娘的早知如此,當年他不小心從娘胎里先出來,只要做得到,他一定趕緊爬回去。
楊崇玄哀嘆一聲,抬頭望向北邊,大聲訴苦道:"我的親娘唉,這苦日子啥時候是個頭"
對岸那邊,從樹林中跑出一個魁梧青年,屁顛屁顛,懷里捧著一大堆從別處山頭摘下的野果,嚷嚷道:"楊大哥,你也想娘親啦"
楊崇玄托著腮幫,懶得說話,自己每天都心很累啊。
那人躍過深澗,落在楊崇玄身邊,遞過去一顆野果,"楊大哥,這玩意兒嘎嘣脆,賊好吃。"
楊崇玄接過狀若白梨的野果,啃咬起來,含糊不清道:"韋高武,你姐到底有沒有暗中相好的如意郎君"
原來這捧果獻媚的魁梧漢子,正是那頭西山老狐的幼子,撐傘狐魅韋太真的弟弟,韋高武,至于兩個姓名,自然都不是他們姐弟的本命名字。
韋高武搖頭道:"自然沒有,我姐眼光高著呢,瞧瞧,她連楊大哥你都沒相中,估摸著我姐這輩子啊,是注定要當個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楊崇玄便不再追問。
這個看似蠢憨蠢憨的傻大個,在寶鏡山一帶的山精當中,是給人欺負慣了的,就是個扛旗巡山的嘍啰鬼物,都可以對他吆五喝六,若不是實在長得不俊俏,估計每天都要洗屁股。
可韋高武其實不傻。
甚至可以說是一家三口當中,最聰明的一個。
聰明到了猜出他姐姐的最終命運,可能會不太好。
能做的,韋高武都做了,不該做的,一件都沒有做。
可依然無法改變他姐姐的結局。
楊崇玄很好奇,真到了那一天,韋高武還不能不能繼續(xù)裝傻,是拼命還是忍辱負重,在鬼蜮谷茍延殘喘,奮力掙扎,希冀著將來能夠向自己報仇雪恨
這也是楊崇玄解悶的法子,想一想這些自己的芝麻小事、別人的天大慘事,就挺有意思。
楊崇玄又接過一顆野果,用破爛袖子擦了擦,隨口問道:"粉郎城那邊怎么說"
韋高武笑呵呵道:"上次城主大人與楊大哥談心后,我在破廟那邊見著了他,還夸我是個有福氣的,能夠認識楊大哥這樣的英雄豪杰,還邀請我去粉郎城做客呢。"
楊崇玄笑道:"這說明粉郎城城主,是個好說話的。"
韋高武咧嘴一笑,"我曉得的,其實還是沾了楊大哥的光。不然城主大人不小心瞧了我一眼,都嫌臟了他的眼。"
楊崇玄問道:"近期其它地方,有沒有趣事發(fā)生"
韋高武就是個幫著跑腿打探消息的,這頭狐精的膽子,看似比針眼還小,可能一輩子都沒發(fā)過火動過怒,可其實不小,附近山頭,粉郎城,連蘭麝鎮(zhèn)他都敢去。不過韋高武接觸的,當然只會是鬼蜮谷最底層的鬼物、精怪和野修。楊崇玄完全能夠想象韋高武平日里與誰都是低頭哈腰、憨笑不已的低賤模樣。
韋高武點頭道:"有的,我剛去了趟蘭麝鎮(zhèn),聽說砥礪山那邊,最近狠狠打了一架,那個楊大哥你特別煩他的劉景龍,與一位賊俊俏的外鄉(xiāng)道姑,在那砥礪山打了個天翻地覆。"
楊崇玄說道:"劉景龍竟然愿意與人廝殺而且還是選了砥礪山這種最拋頭露面的地方劉景龍用了幾招打死對方"
韋高武輕聲道:"兩敗俱傷,兩人都奄奄一息,倒在血泊中,躺了老半天沒能起來,最后算是劉景龍險勝,因為是他率先站起身,那道姑慢了些許。"
楊崇玄皺了皺眉頭。
那個劉景龍,比他那個弟弟,名氣還要大些。
人人爭強好勝的北俱蘆洲,無論是山上山下,都最喜歡排座次,也正因為此,打得更加慘烈。
道家天君謝實在內的山頂十人之外。
還有劉景龍在內的十位年輕俊彥,楊崇玄的弟弟位列第九。
劉景龍高居第三。
此人也被譽為北俱蘆洲的陸地蛟龍,板上釘釘?shù)奈磥硪恢奚巾斒酥弧?
楊崇玄煩他,是因為少年時的一場私下切磋,死活打不破對方的一個簡單陣法。
要知道,劉景龍可是一位劍修,而不是什么陣師。
而且這個家伙比自己弟弟更惹人厭的地方,是劉景龍最喜歡講理,不是那些高蹈虛空的清談玄理,而是最低最淺的道理,所以反而更讓楊崇玄憋出內傷。
楊崇玄笑道:"這一戰(zhàn)過后,又讓瓊林宗掙了不少銀子。"
韋高武好奇問道:"楊大哥,那瓊林宗是個什么門派"
楊崇玄道:"你們鬼蜮谷那座銅臭城,算是會掙錢的吧,如果見著了瓊林宗,得跪地磕頭認祖宗。"
韋高武有些神色恍惚,老老實實捧著那些野果,蹲在楊崇玄身邊,望向遠方。
楊崇玄說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可拳頭不硬,你韋高武不管走到哪里,都只是鬼蜮谷的韋高武,除了個子高些,名字里邊有個高字,其余什么都不高。外邊沒什么好憧憬的,你還不如待在鬼蜮谷混日子。"
韋高武輕聲喊道:"楊大哥。"
楊崇玄拍了拍大個子的肩膀,"滾吧。"
韋高武重重唉了一聲,將懷中野果輕輕放在一旁,躍過山澗,就此離去,到了對岸密林邊緣,傻大個不忘轉頭揮手作別。
楊崇玄伸出手掌,輕輕張嘴一吐,手心多出一點米粒大小的猩紅汁液,楊崇玄笑著搖頭,還是不夠聰明。
連自己是練氣士還是純粹武夫都不清楚,就敢玩這些雜耍一般的小伎倆
不過這韋高武肯定是打死都猜不出真相的,哪怕給他兩次機會。
是練氣士
是純粹武夫
因為楊崇玄兩者皆是,而且都成就極高。
這要歸功于當初與劉景龍一戰(zhàn),當時兩人既是同齡人,也算半個朋友。
那次交手,劉景龍未必在意,卻讓性情散淡的楊崇玄變了一個人。
楊崇玄是化名。
行走江湖的"楊進山"也是。
只不過楊崇玄這個名字,估計沒誰在意,只是在北俱蘆洲山上,游俠楊進山,以及綽號楊屠子,卻是鼎鼎大名,遠遠比他的真實姓名,更加名動一洲。
他那個同樣天生道種的弟弟,天生親水,他這個哥哥,則天生親山。
所以寶鏡山,家族還是讓他來了。
他娘的這種狗屁理由也能掰扯出來
眼前這座深不見底的水澗又算什么
楊崇玄拍了拍手掌,后仰倒去,混賬理由之外,還有個玄之又玄的說法。
親水的弟弟,極有可能會在寶鏡山,遇到一場性命攸關的大道之爭,那會十分兇險。
楊崇玄就納了個悶了,在這鬼蜮谷,除非是京觀城城主和那個蒲骨頭架子失心瘋,弟弟能有什么危險這個弟弟,又不是什么軟柿子,泥鰍似的,尋常元嬰,哪里抓得住他這個擅長保命、且最會跑路的家伙。
披麻宗竺泉不傻,說不定還要幫著他庇護一二,小玄都觀和大圓月寺那兩位世外高人,更不是惹事的主兒,尤其是小玄都觀那位,說不定還要對弟弟青眼相加,豈不是又一樁不大不小的善緣
連同那句讖語,以及這些神神道道的說法,都讓他覺得沒勁。
楊崇玄突然沒來由想起那個頭戴斗笠的年輕游俠。
看得出來,跟自己其實是一路人。
不過楊崇玄當時沒什么較勁的念頭。
機緣將至。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種老話,還是要聽一聽的。
難道就是此人
楊崇玄開始深思,雙手掐訣,默默演算,推衍一事,他雖然學得敷衍了事,可是比起一般的高人,還是要強上一籌,畢竟家學淵源。
只是片刻之后,楊崇玄就一個后仰倒去,開始閉眼睡覺,"關我屁事,日高三竿我猶眠,不管人間萬里愁。"
楊崇玄喃喃道:"還是羨慕那火龍真人,醒也修行,睡也修行。不知道天底下有無相似的仙家術法,若是有的話,一定要偷來學上一學。"
一個醇厚嗓音在楊崇玄身邊響起,"有自然是有的,一個在流霞洲,能夠夜寐悟道,故而他的修行一途,事半功倍,如今此人來了北俱蘆洲,若是貧道沒有算錯,正是此人得了壁畫城那幅掛硯神女圖的機緣。"
"至于另外一人,前因后果,剛好與貧道這一脈某位祖師,有些瓜葛,所以知道他是在寶瓶洲那驪珠洞天出身,只是如今已經(jīng)在南婆娑洲,可以于白日夢中練劍,只要不意外夭折,大道可期。只不過這兩人之間,遲早會有一場大道之爭。"
楊崇玄沒有睜眼,微笑道:"原來是觀主大駕光臨,怎么,跟我一個晚輩爭搶機緣來了這不好吧,一把照徹妖物本相的光明鏡而已,難道老觀主也瞧得上眼。"
一位老道人盤腿坐在楊崇玄附近,無需動用絲毫靈氣,不過心意一動,深澗水霧便已經(jīng)自行凝聚出一張蒲團。
正是那位小玄都觀的老觀主。
老道人沒有回答楊崇玄有些無禮的問題,只是望向深澗,感慨道:"再觀此水,仍是會覺得造化無窮,匪夷所思。"
楊崇玄坐起身,嘆了口氣,"不曾想我也有靠家世的一天,才能稍稍安心。"
老道人笑道:"爹娘本事大,便是自己投胎的本事大,這又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小道友何須如此煩憂。"
楊崇玄咧嘴笑道:"觀主,事先說好,我只求你別跟我爭這寶鏡機緣,至于什么傳授道法、結個善緣的好事,我弟弟興許來者不拒,至于我這邊,觀主就莫要做了,我不收的。"
老道人爽朗大笑,"貧道倒是覺得你比你弟弟更妙。"
楊崇玄雙手抱住后腦勺,"就當是夸人的好話了。"
北俱蘆洲中部最大的王朝,設有一座崇玄署,掌京都諸多觀之名教,道士之帳籍與齋醮之事,再有管著寺廟以及所有僧人的譜牒。
而崇玄署的主事人,姓楊,既是一國國師,還擁有一座云霄宮,祖上曾經(jīng)出過三位上五境修士,只不過都已先后兵解離世。
云霄宮是一座道家子孫叢林,類似龍虎山天師府。
權勢之大,底蘊之深,不可想象。
年輕一代中,有兩位年輕俊彥,是一對同胞兄弟,年幼時分便俱被譽為天生道種。
一位被天君謝實相中,由于謝實無法收徒,年輕人也無法拜師,但是謝實依然對其傳授道法。另外一位,雖是兄長,但是年少時便喜好云游四方,神龍見首不見尾。據(jù)說天生重瞳,既占了早出生的便宜,又比弟弟多出一樁異象,本該是名正順的未來家主,可惜性情太過散漫,家族苦勸無果,便放任自流了。
推著時間推移,前者便隱約成為了崇玄署下任羽衣卿相的必然人選。后者則被弟弟巨大的聲譽陰影所籠罩,愈發(fā)沉寂無名。
老道人抬起頭,望向遠方,應該是鬼蜮谷入口牌坊樓那邊,然后視線偏移,去往蘭麝鎮(zhèn)方向,微笑道:"此次前來,是告訴你,機緣來了。"
楊崇玄不為所動,"觀主為何要跑來與我說這個"
老道人神色凝重,緩緩道:"貧道先前算了一卦,竟是殺人大吉的卦象,可福禍相依,反而讓貧道有些心神不寧。在本心與大道之間,出現(xiàn)了一絲瑕疵。最終我將選擇讓給了別人,此時既如釋重負,守住了本心,又悵然若失,好似與機緣擦肩而過。"
楊崇玄譏笑道:"下之意,觀主是要借刀殺人自己干干凈凈,讓我當這個急先鋒,冤大頭連觀主都猶豫要不要殺的人,我就算能殺,代價之大,我這小胳膊細腿的,擔得起"
老道人搖搖頭,"你是不在青冥天下那三脈之中的天生道種,何等珍稀。貧道才會離開小玄都觀,與你說這些。"
老道人站起身,"好自為之。"
楊崇玄突然問道:"我有一事不解,還望觀主解惑。"
老道人點頭道:"但說無妨。"
楊崇玄問道:"最需要懂道理的人,恰恰是最聽不進道理的。愿意聽人講理的,反而又不太需要那些道理。怎么辦"
老道人笑道:"這是那儒家門生該思量復思量的問題,至于你,多想一個念頭也是累贅,何必自尋煩惱。世間多庸人自擾,樂在其中罷了,你去吵醒他們美夢作甚罵你一句聒噪都算脾氣好的了。心眼小的,還要視你為仇寇。如此一來,到底是他們傻,還是我們傻"
楊崇玄啞然失笑,站起身,很正兒八經(jīng)地抖了抖衣袖,竟是破天荒打了個稽首,"謝過觀主解惑。"
楊崇玄隨即脫口而出了一句肺腑之:"大道修行,求真而已。"
老道人露出一抹激賞神色,輕輕點頭,一閃而逝。
楊崇玄回過神后,攤開雙手,握緊拳頭,"強者開道,披荊斬棘,弱者盲從,隨遇而安。"
他用掌心摩挲著下巴,片刻之后,憋了半天,忍著笑,有些辛苦。
那個問題,他哪里會在乎,其實是劉景龍這些年最為難的癥結所在。
但是小玄都觀老道人的答案,出人意料,確實當?shù)闷鹚粋€稽首大禮。
重返桃林,老道人卻沒有著急去往道觀內。
行走在桃樹下,老道人一直仰頭,望向天幕。
那個年輕游俠不管為何,婉拒了入觀喝茶,其實依然不算結束。
所以老道人才會詢問那好友老僧,需不需要留著那杯千年桃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