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這一處崖刻有天帝申飭蛟龍的山頂,此時站著三人,還有那劍術(shù)通神的女子,不知身在何處,只聞其聲不見其面。
其中以修為最低的觀湖書院崔明皇最頭疼,在別處,他崔大君子怎么都該是一等一的神仙,尊為座上賓,阿諛之詞能夠聽得耳朵起繭子??上г诮褚乖诖说?崔明皇卻淪為最不起眼的那個螻蟻,甚至有可能是連螻蟻都不如。
這種糟糕感覺,讓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崔明皇滿腹氣悶,不得不默念儒家經(jīng)典,壓抑雜念。
他看了眼那位乘舟從天上星河返回人間的老人,老人如今臺面上的偽裝身份是黃庭國前侍郎,事實則是一條年紀大到嚇人的老蛟。
老人此時比崔明皇要鎮(zhèn)靜許多,一手捻須,饒有興致地觀看那座劍氣牢籠,自自語,嘖嘖稱奇。
崔明皇此行是奉國師之命悄然南下,要來跟此地蟄伏老蛟商議密事,大驪國師想要這位暫時化身為前黃庭國戶部侍郎的老人,出任建造在披云山新書院的首任山主,而他崔明皇會依舊是之前約定的副山主,再加上一位聲望足夠的大驪文壇宗主,三人共同執(zhí)掌那座填補了山崖書院空缺的新書院,相信以大驪皇帝的野心和魄力,尚未命名的披云山新書院,一定會比齊靜春的山崖書院更加規(guī)模宏大、文氣郁郁。
至于原本答應觀湖書院的新書院山主位置,據(jù)說大驪皇帝私下另有補償。
崔明皇在收到國師崔瀺密信之前,根本不知道小小黃庭國,一座小池塘,竟然還隱匿著這么一條大蛟,以蛟龍之屬得天獨厚的堅韌身軀、天生掌握水法神通,哪怕是十境修為,戰(zhàn)力絕對不輸十一境練氣士。
國師崔瀺的密信里披露,自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斬龍一役之后,以蛟龍眾多著稱于世的上古蜀國,山川江河之中,血流千萬里,處處是蛟龍的殘肢斷骸,慘不忍睹。
隨后在漫長的歲月長河里,這條高齡至極的老蛟隱蔽極好,一直不斷幻化相貌,當過將相公卿、販夫走卒、武將豪俠,可謂歷經(jīng)人世百態(tài),山河滄桑。
老蛟對于繁衍生息并不感興趣,子嗣極少,整個黃庭國周邊山水,不過是一女兩子而已,其中就有幼子正是大水府的寒食江水神,而長女則是秋蘆客棧劉嘉卉所在紫陽府的開山祖師,只不過她的真實身份,對外一直秘不示人,哪怕是她的紫陽府第一代嫡傳弟子,知道此事的人也寥寥無幾,如今隨著那些紫陽府老祖的逝世,真相早已湮滅。至于老蛟的長子,性情純良,異于蛟類,且自幼喜歡云游四方,如今杳無音信,還在不在寶瓶洲都難說。
背著行囊的窮酸老秀才,剛剛從海濱以道家縮地成寸的神通,來到這里的山頂,如何都沒有想到會被人攔阻,關(guān)鍵是麻煩還真不小,這讓老秀才愈發(fā)愁眉苦臉,因為被沖天而起的劍氣城墻阻絕了天地氣機,哪怕是老人暫時都無法感應外邊。
老秀才揉了揉下巴,"我滴個乖乖,如今外邊的婆姨都這么厲害啦"
老人嘆了口氣,抬起手臂,屈指虛空一叩,輕聲道:"定。"
天地瞬間萬籟寂靜,再無江水滔滔聲,也無陣陣山風撞上劍壁的細微粉碎聲。
這十里山河之內(nèi),光陰不再流逝。
儒圣氣象,浩浩蕩蕩。
崔明皇由驚懼變成狂喜,開始在心中大聲朗誦圣人教誨,以此增加自身的浩然之氣。
這對一位志在成圣的儒家君子來說,是千載難逢的際遇。
這一刻就連見多識廣的老蛟都給震驚到了,下意識后退數(shù)步,跟那個其貌不揚的老秀才拉開距離,哪怕這點距離根本無濟于事,可老蛟還是做了,為的是表露出一個謙恭態(tài)度。
在上古時代,斬龍之前,老蛟尚且年幼的時候,聽聞族類長輩說起,文廟神位僅僅在至圣先師之后的一位儒教圣人,曾經(jīng)跟四方龍王訂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蛟龍在岸上陸地,需要見賢則避,遇圣則潛。
曾有僅次于四方龍王的湖澤大龍,自恃身處大湖之中,當著游歷岸邊的圣人的面,興風作浪,故意將浪頭抬高到比岸邊城池良田還要高的天空,恫嚇沿岸的百姓蒼生,以此挑釁圣人,此舉意思是說我不曾上岸,不曾違反規(guī)矩,你便是儒家圣人,能奈我何
當時還年幼的老蛟剛剛覺得此舉大快人心,結(jié)果就聽長輩心有戚戚然說出了后邊的慘事,那位儒家圣人便是伸出一根手指,說了一句類似今晚老秀才的敕,以指點江山定風波的莫大神通,將那條真龍定身于空中,令湖水倒退數(shù)十里,于是真龍便等同于擅自上岸了,并且遇圣人而不潛,所以圣人將其剝皮抽筋,鎮(zhèn)壓于水底一塊大如山岳的湖石之下,罰其蟄伏千年不得現(xiàn)世。
那一次,長輩語重心長地叮囑年幼晚輩,那些個儒家圣人的脾氣,尤其是在文廟里頭有神壇神像的,脾氣其實都不太好,要不然為什么會有"道貌岸然"這個由褒到貶的說法
老蛟當時疑惑詢問,儒家圣人此等行徑,不是不守規(guī)矩嗎
長輩憤懣回答,蠢貨,你忘了規(guī)矩是誰親手訂立的
此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