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祿雖然不解緣由,仍是象征性低頭彎腰,拜了三拜。
少女謝謝站在門外,腰間已經(jīng)系著那支竹笛。
離開橫山地界之后,隊伍來到黃庭國一座郡城,陳平安幾人好在之前就見識過野夫關的雄偉風貌,加上三江匯流的紅燭鎮(zhèn)也足夠繁華,如今對于外方天地的高城大鎮(zhèn),已經(jīng)有些心理準備,不過李槐仍是有些束手束腳,就連經(jīng)常拿在手上的彩繪木偶,也偷偷藏回到小書箱內(nèi)。
陳平安等人的戶牒記錄是大驪王朝龍泉縣,入城手續(xù)辦理得尤為順暢快速。黃庭國的上國,雖然是大隋高氏而非大驪宋氏,但是隨著大驪吞并掉整個一洲北部的廣袤疆土,南下之勢已成定局,黃庭國這些年對于外出游學的大驪文士,一向優(yōu)待,只差沒有當成過路的活菩薩供奉起來,畢竟說不定哪天黃庭國這一國之地,就變成了大驪王朝的一州之地。
盧氏王朝作為昔年寶瓶洲北方疆域的霸主,如今不但山河破碎,就連皇室宗親也被一律貶為刑徒賤民,鮮血淋漓的前車之鑒,歷歷在目。
陳平安在入城之前,就仔細問過了當?shù)匕傩?城內(nèi)外有什么風景名勝。因為陳平安希望李寶瓶他們這趟負笈游學,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之上,能夠盡可能多看一些名山大川、道觀寺廟和古城遺址,而不是走馬觀花,以至于最后到了大隋書院,其實什么都沒有看過,只有風餐露宿和匆忙趕路。
像這次入城,就要去游歷那座被譽為黃庭國最古老的城隍廟,那里的壁畫繪有十八層地獄的場景,傳能夠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極其著名。
一行人問過了路,沿著一條寬闊大街,往那座城隍廟走去,。
眾人后方突然喧鬧起來,陳平安轉(zhuǎn)頭望去,有些震驚,看到了一幅在大驪國境內(nèi)、絕不可能出現(xiàn)的新奇畫面,只見有一伙器宇軒昂的年輕男女,約莫七八人,人人衣衫飄逸,在一名的白發(fā)老人的帶領下,大搖大擺地穿街過市,竟然有人以巨大黑虎為坐騎,有人身后跟隨兩丈余長的赤紅大蛇,還有人背負著一張巨大牛角弓。
原本人流如織的熱鬧街道,迅速向兩旁躲避,有些不知輕重的孩童,更是直接被父母半牽手半拖拽帶離街道,躲入兩側店鋪。那條并無主人刻意約束的鮮紅大蛇,搖頭晃尾,在首尾兩處還披覆有猩紅甲胄,襯托得這頭山上仙人豢養(yǎng)的靈寵,愈發(fā)不可一世。它并非在一條直線上前進,時不時就會游曳向鋪子附近,偶爾停下身形,頭顱昂揚,對著瑟瑟發(fā)抖的郡城百姓耀武揚威。
其中有膽小稚童,在大蛇近在咫尺的凝視下,被嚇得嚎啕大哭,嚇得爹娘趕緊捂住他嘴巴。
大蛇繼續(xù)前行,只是驀然一個甩尾,砸在那個原本已經(jīng)松口氣的男子臉上,男子整個人在空中旋轉(zhuǎn)了幾圈重重墜地,嘔出一口鮮血后,掙扎著起身,帶著臉色雪白的妻兒一起倉皇逃走。
站在遠處的陳平安看到四周路人,有人幸災樂禍,有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有人嘖嘖稱奇,唯獨沒有人覺得那頭畜生的傷人行徑,有何不妥。
林守一捏出袖中符箓,站在陳平安身旁,李寶瓶和李槐站得靠近店鋪。
白衣少年乘坐的馬車在車夫于祿的駕馭下,同樣偏離原先道路,停在靠近路邊的地方。
那一行黃庭國山下百姓眼中的山上仙師們,很快就來到陳平安這一行人身邊,那名老人嘴唇微動,之后所有年輕人便齊齊望過來,眼神有挑釁有好奇,不一而同。不過那尾紅蛇的主人,總算一聲輕喝,將那條橫行無忌的畜生喊到身邊,顯而易見,負責此行下山歷練的師門長輩,方才已經(jīng)提醒過他們,在山下遇到了同道中人的山上勢力,不可太過蠻橫無理。
老人與陳平安他們擦身而過的時候,還高人風范地微微一笑,向少年林守一點頭致意。
雙方就這么相安無事地分開,井水不犯河水。
少年崔瀺走出車廂,一腳踹開其實并未擋路的謝謝,跳下馬車,用陳平安聽得到的嗓音,淡然道:大驪之外,都是這樣的。
陳平安看到那伙人遠離之后,才有佩刀的官府中人出來維持秩序,其實不過就是過個場露個臉而已。
陳平安問道:朝廷官府不管嗎
崔瀺笑道:要么不愿管,要么不敢管,要么……恨不得為山上仙師們做點什么。
陳平安轉(zhuǎn)頭望向李寶瓶和李槐,輕聲道:繼續(xù)趕路。
崔瀺不再乘坐馬車,夾在四人和那輛馬車之間,緩緩而行。
少年白衣,眉心朱砂,大袖飄搖,神仙豐姿。
(本章完)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