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覺得,姜維應該不是那種、愿意輕易去啃重鎮(zhèn)的人,雖然只要能打下來就作用巨大。姜維大概還是比較急功近利的一個人,他多半是想要消滅魏軍的兵力,而不是來攻城略地、占領什么地方。
陳泰琢磨了一陣,沒有反駁。估計他也吃不準姜維究竟是什么企圖、要走哪條路,加上郭淮是雍涼都督,在此地的權力最大,陳泰也就沒有過多爭辯。
無論如何,兩人也算是有一些共識,便是都否定了王經(jīng)的見解。什么賊軍兵分三路、全面來襲,根本不可能!
王經(jīng)來西線的時間最晚,大概更不熟悉情況。蜀軍占據(jù)漢中地區(qū),包括漢中、武都、陰平三郡之后,要北伐確實有很多條路,魏國只能分兵把守;王經(jīng)面對這么長的戰(zhàn)線,估摸著還有點迷糊。
王經(jīng)提出的建議是,他從安南郡出發(fā),率隴右軍一部去石營防備蜀軍;陳倉方向的關中軍,則去天水郡上邽,在祁山對敵;然后下令駐扎在金城(蘭州)的涼州軍一部南下,去洮西抵擋蜀軍西路。分兵把守,各路阻敵,把賊軍拒之境外!
因為這個主張,王經(jīng)的奏報才寫得那么厚。
這時郭淮隨手把竹卷丟在在地上,就好像是隨手扔一件廢棄物似的。
陳泰把郭淮的小動作看在眼里,目光從地上的竹卷上掃過,問道:“都督欲作何部署?”
郭淮指著布帛上的圖,一指準確地按在了狄道的位置,“王彥緯離得最近,叫他率軍先去狄道守城。再派快馬傳令,金城的涼州軍一部南下增援。我們則率大軍,沿渭水西進,到達狄道后與姜維決戰(zhàn)!”
陳泰竟然說道:“王彥緯靠得住嗎?”
這句話把郭淮給問住了,一下子郭淮還不知道陳泰是什么意思。
陳泰那好友傅嘏、可是做過衛(wèi)將軍長史的人,而且據(jù)說在衛(wèi)將軍朝堂遇刺時,傅嘏奮不顧身……而王經(jīng)是衛(wèi)將軍的同鄉(xiāng),都是冀州人,他能被重新啟用為郡守,便是衛(wèi)將軍從中幫了忙。
郭淮這樣的老油條,當然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陳泰在試探自己?
郭淮遂道:“年初蜀軍肆虐隴右,王彥緯守南安郡還算中規(guī)中矩,因此朝廷還給他加了破虜將軍號。我看他守城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以前他不是還做過江夏郡守?必不是第一次帶兵打仗?!?
陳泰又道:“我在洛陽與彥緯打過交道,此人自視清高,能耐卻不太行?!?
郭淮立刻巧妙地回應道:“總比隴西郡守胡奮靠得住?!?
陳泰聽到這里怔了一下,他的神情看起來……便好像此時才恍然大悟,郭淮講得是立場上的可靠、而不是在談軍事!
弄得郭淮也有點迷糊了,難道剛才兩人真的是在各說各的、雞同鴨講?
郭淮談的胡奮,便是徐州刺史胡遵之子。司馬懿敗亡之后,胡奮本來已經(jīng)回涼州老家賦閑了。
但后來他爹胡遵追隨揚州都督王飛梟打東關,奮勇殺敵十分賣力。雖然東關沒打贏,但朝廷的人覺得胡遵挺可靠,正好石苞跑路吳國之后、徐州刺史空缺,胡遵便因深厚的資歷、功勛而補了徐州刺史的官位。
既然司馬懿的勢力已經(jīng)樹倒猢猻散,胡遵也重新做了刺史,他兒子胡奮便又被啟用,去隴西郡當太守。
然而這個胡奮以前的立場是有問題的,司馬懿在外帶兵時、胡奮曾經(jīng)以平民的身份服侍過司馬懿,深得司馬懿贊賞。所以郭淮才有那么一句話“總比胡奮靠得住”。
其實郭淮自己以前也與司馬懿的關系不淺,但他不一樣,他同時又是王家的姻親;胡奮卻與勤王之役中的揚州集團、沒那么深的關系,所以他更有問題。
郭淮說的話題沒得到回應,他便悻悻作罷。
不過此役總體部署,當然還是以郭淮的安排為準。
……
……
(推薦好兄弟煙斗老哥的作品《醫(yī)路青云》!煙斗寫的都市作品,女性角色一直很有特點,每一個都很有意思,形象、情節(jié)設計得很飽滿。這本書一如既往地延續(xù)了這種風格,還加入了硬核的“外科醫(yī)生”技術流元素。目前這本書已經(jīng)近四十萬字:《醫(yī)路青云》地址:ht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