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次日,發(fā)出的第一道皇帝(名義)詔書,便是給秦亮的。
宣詔的使節(jié)是御史中丞鐘毓,隨行的人之中,還有他的的弟弟、尚書郎鐘會。
秦亮今天的安排,原本是去宜壽里王家宅邸、祭祀外祖王凌,然后把玄姬接回來服喪。
但聽到宮里來的稟報,他只能臨時改變行程,叫吳心去告訴令君,讓令君她們先去宜壽里、以免王家人干等。他自己則先接待使節(jié)、賓客,隨后再去王家宅邸。
守中書省的人是陳安和王明山,現(xiàn)在皇帝年幼,詔書若非秦亮的授意,那便是郭太后的意思。讓郭太后攝政之后,敞開了說實話、如今秦亮也不是在自己夸自己!
大將軍府的大門打開,秦亮等親自迎到門樓外,一番見禮對答,將使節(jié)引到了閣樓前廳。鐘毓坐于前廳北面,宣讀了詔書。
著墨最多的內(nèi)容、是列數(shù)秦亮的功勞,包括對外開疆辟土的軍功,以及擁立大功。然后給予殊榮,加號大都督,免除都督中外諸軍事,入朝不趨,奏事不名,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除此之外,還有賞賜的華服、財物等東西。
如果秦亮接受,那么現(xiàn)在他的主要頭銜就是這樣了:大將軍,大都督,錄尚書事,假黃鉞,平皋縣侯,入朝不趨、奏事不名、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秦亮聽完宣詔,先向代表皇帝的使節(jié)鐘毓伏拜,但沒吭聲。
鐘毓等了片刻,又正身說道:“欽哉,敬服朕命。”
秦亮想了一下,終于開口道:“臣感激涕零,拜受皇恩。唯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盡心輔佐陛下,治安國家,中興魏室,方可報之于萬一?!?
鐘毓的催促只是例行公事,似乎沒想到、秦亮干脆直接受了,他不禁抬頭看了秦亮一眼,然后把詔書送上。即便秦亮把話說得很客氣謙遜,實際也是毫不推辭。
但又不是裂土封公,以及加九錫、如王莽故事,秦亮有什么不敢受的?詔書說了,如蕭何故事!
不說蕭何,即便在魏朝,前面也有四個人如蕭何故事,并未(來得及)篡位,其中還有王凌。
鐘毓立刻離開上位,來到東側(cè)站定,揖拜道:“恭賀大將軍?!?
跟著一起來的鐘會,以及大將軍府的辛敞、王康等人,紛紛拜賀。
秦亮道:“公請入座,我叫人奉茶。”
鐘毓側(cè)目看了一眼鐘會,然后向秦亮拱手道:“大將軍好意,仆領(lǐng)受了,但因有公事在身,須得趕回宮中復(fù)命,請先告辭?!?
于是秦亮把詔書拿給了秘書掾朱登,遂率眾送鐘毓等人到府門口。鐘會果然沒有跟著大哥一起走,大伙返回閣樓的路上,他還十分自然地走到了秦亮的身邊。
鐘會與鐘毓是親兄弟,秦亮便繼續(xù)剛才接詔的話題、隨口又說了兩句,“皇太后殿下、陛下信任重用,是希望我輔政更加用心,我若推辭不受,反而會讓殿下陛下不悅?!?
鐘會的聲音道:“大將軍在任,宣力淮南,文治武功,前人所不能及,拜受殊榮,受之無愧?!?
一行人不時談?wù)搩删?,很快就走過長廊,來到了閣樓臺基上。
秦亮見到一個侍女,便吩咐侍女把茶水送到西廳,正是事先為鐘毓煮的茶。這會去王家已經(jīng)遲到了,他索性準(zhǔn)備再與大伙坐一會,因有鐘會并非大將軍府的屬官、熟人也該以賓客待之。
大伙在欄桿旁邊稍作停留,秦亮回頭時、察覺到了鐘會注視的目光,便也看了鐘會一眼。只見鐘會臉上,露出了些許自然的微笑。
不知怎地,秦亮又想起了鐘會的龍陽流。但眼前這二十多歲已經(jīng)滿臉胡須的漢子,確實不太像。
不過看著鐘會的模樣,秦亮倒忽然有點感慨,記得剛認(rèn)識鐘會的時候,他還是個十余歲的白凈少年郎。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大概就是如此、見證少年漸漸長了一嘴胡子。
這時鐘會忽然問道:“大將軍事先便知,家兄要來宣詔?”
秦亮隨口道:“卿為何這么問?”
王康的聲音道:“大將軍不知道。今日大將軍本要出門,得知消息才未成行?!?
鐘會嘆道:“難怪大將軍聽完詔書,有一時思索。不過大將軍仍是我見過的、最從容堅定之人,雖對答辭謙遜,卻有鎮(zhèn)定自若、堅如磐石之氣,令人拜服。”
即便大將軍府的屬官,恐怕也沒有那么細(xì)致地、注意到秦亮的反應(yīng)。鐘會一說,辛敞等也紛紛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