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竦已經(jīng)離開了洛陽,與他同行的魏國密使、仍是張謹,乃因張謹有吳國過所。
從洛陽去建業(yè),有一千多里之遙,但寥寥數(shù)人走大路、還能從官府驛城換馬,卻要不了多久。饒是諸葛竦等人走得不太快,三月中旬也到江北地區(qū)了,只待到了老山附近、渡過大江就是建業(yè)。
這個時候,正在建業(yè)府邸的諸葛恪、忽然得知散騎常侍朱恩來訪,遂請入房中見面。
朱恩急忙說出了一件密事,他聽到了一個消息。中書令孫弘想趁諸葛恪進宮議事時,在宮門內(nèi)設好伏兵,然后矯詔諸葛恪私通敵國之罪,將諸葛恪襲殺!
諸葛恪大吃一驚,忙問消息是否準確、聽誰說的?朱恩說是倵衛(wèi)將軍孫峻所。此事是中書令孫弘自作主張、并未與孫峻商議,但被孫峻察覺出了端倪。
一時間諸葛恪難辨事情真假,但至少可以確定,孫弘真有動機!
孫弘做中書令、一向與諸葛恪不和,況且當年因為孫霸與孫和之間的矛盾,二人沒少結(jié)怨;大皇帝駕崩之后,諸葛恪也正準備把孫弘換掉,這么一個人掌握詔令、他實在不放心。所以孫弘懼怕被諸葛恪凊算、想先下手為強,并非不可能!
況且孫弘此人,也確有那樣的膽子!賜死前丞相朱據(jù)的詔令,諸葛恪懷疑就是矯詔;能發(fā)出詔書的人,不是孫弘是誰?但是孫弘是大皇帝任命的輔政大臣,也與倵衛(wèi)將軍孫峻、
全公主交好,諸葛恪對于怎么處置此事、一時間還有點猶豫。
朱恩很快就走了。兩天之后諸葛恪出行,回來的路上遇到了孫峻。兩人下車揖見,孫峻靠近時、不動聲色地語了一句,說諸葛將軍有時比較馬虎、最近應該謹慎一些!
孫峻與諸葛恪在一些事情上已有些爭執(zhí),比如孫峻之前自作主張告訴了大皇帝、有關(guān)潘皇后的下落,諸葛恪就不太高興。但以前孫峻與諸葛恪的私交還是很密切的,并沒有因為孫和與魯王之間的爭斗而結(jié)怨,每當建業(yè)有什么情況、孫峻也會派人悄悄告訴諸葛恪。
如今有了孫峻這句話,諸葛恪幾乎下定了決心!
剛回到府邸,諸葛恪又見到了中書省送詔書的官吏。明日陛下將在神龍殿召見大臣,詔令威北將軍諸葛恪等議事。
接到這份詔令之后,諸葛恪只覺孫弘已經(jīng)準備好了!看來事情已經(jīng)迫在眉睫,事不宜遲,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諸葛恪很快便在府中部署了一番,立刻派人去邀請幾個人來府上議事。請的是外甥張震,部下石苞等人,當然還有中書令孫弘!使者告訴孫弘,侍中孫峻、以及其親戚孫嘿等人也會到場。
起先諸葛恪以為,孫弘可能不愿意來,但沒想到、他沒多久就到了!大概是因為孫弘聽說孫峻、孫嘿等人也在,怕大伙背著他商議中書令一職的任免問題。
孫弘受邀走到了廳堂門口,他一看
里面的人、竟忽然生出了疑心,馬上拱手道:“我想起,還有一件東西留在馬車上了?!?
諸葛恪的屬官立刻抓住孫弘的袍袖:“派人去取便是,請中書令先入席罷?!?
孫弘臉色一變,說道:“孫侍中等人未到,我稍后再來也不遲?!?
諸葛恪當機立斷,立刻起身道:“還等什么?”
四下立刻有侍衛(wèi)沖了過來,孫弘瞪圓雙目,急忙“唰”地一聲拔出劍來。此時諸葛恪已提劍到了孫弘前面,對準他的胸口便是一劍?!鞍ⅰ钡匾宦暣蠼?,孫弘拿劍的手捂住胸口,一手指著諸葛?。骸盀楹?,汝……”
侍衛(wèi)們已沖到旁邊,紛紛拿起環(huán)首刀對著孫弘一頓刺砍,孫弘頃刻間便渾身是血、倒在了血泊之中。
諸葛恪彎腰拿孫弘的袍服擦了一下劍、放回劍鞘,這才淡定地轉(zhuǎn)過身,看著驚愕的親戚與部下,抬起手道:“子遠告發(fā),孫弘心懷叵測,意欲矯詔殺我。但今已伏誅,諸位不必驚慌了。來人,上酒!”
席間終于有張震開口道:“今陛下未親政,孫弘以何理由矯詔害舅舅?”
諸葛恪冷哼道:“此賊欲誣我私通敵國,簡直荒謬至極!我為吳國南征北戰(zhàn),在東關(guān)之戰(zhàn)中、殺的魏兵還少嗎,怎可能通敵?”
侍衛(wèi)們上前正在拖走孫弘的尸首,司馬師卻還在觀察地上的孫弘、若有所思的樣子。諸葛恪便問道:“子元有何看法?”
司馬師拱手道
:“沒有,仆事先毫無預料,忽然發(fā)生這樣的事、仆感到十分吃驚。”
諸葛恪點了點頭,不再多問。既然邀請了幾個賓客,諸葛恪便陪著大伙飲酒壓壓驚。門口傳來了“嘩”地一聲,侍衛(wèi)們把整桶水倒在地上,將大量血水沖走了。
當然此事還有些麻煩,只是把孫弘的尸首拖走、沒法了事。孫弘畢竟是中書令,殺了他必定需要有個說法。但事情還是比較清楚的,孫峻親口告訴了諸葛恪的心腹朱恩、并又在今天早上當面提醒,幾句話就能說清楚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