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繼續(xù)道:“除了炮兵力量比尋常國民軍部隊大外,他們下面的機槍火力也超過尋常國民軍,甚至也超過了我們,三天前我部下屬一個營在進攻敵軍第九師一個陣地時,對方僅有一部三百余人防守,但是卻有至少兩挺重機槍和十余挺輕機槍。這種情況是其他國民軍所沒有的,據(jù)我所知倪兄正面的敵軍第八師一個營六七百人中也不過三五挺輕重機槍。除了他們的機槍外,他們的那種小炮裝備的也很多,按照我看一個營里頭至少也有五六門以上了?!?
蕭耀南道:“吳兄說的對,敵軍第九師的火力已經(jīng)是遠遠超過了其他敵軍,我預(yù)計這應(yīng)該是國民軍的主力部隊了,要不然不會有五六門小炮和十多挺機槍的!”
其實吳佩孚和蕭耀南這些北洋將領(lǐng)還是低估了第九師的武器裝備,第九師作為最新擴編的部隊,極大的加強了機槍和迫擊炮的力量,重機槍從1912年標準師的十八挺擴編為三十六挺,做到了每個步兵團都有一個十二挺制的重機槍連,團屬六門制八十毫米的迫擊炮連擴編為十二門制的迫擊炮營,團屬支援火力是直接擴編了一倍。營屬機炮連也擴編到八挺輕機槍和八門六十毫米迫擊炮。但就團一下支援火力而,已經(jīng)超過了北洋軍以及其他國民軍一倍之多。
另外安徽戰(zhàn)事中,第二軍還把手中的一百二十毫米重型迫擊炮營加強給了第九師,這也是為什么造成吳佩孚判斷國民軍第九師有四寸以上大口徑重炮的原因所在。
盡管歷次戰(zhàn)斗中第九師的裝備有所損失,但是這種損失并沒有傷經(jīng)動骨,加上后方一直不斷的對前線進行補給,除了彈藥補給外,自然還有武器的補充,就使得了第九師一直保持在較為完整的武器裝備建制。
曹錕在上邊聽著這樣的話,心里也是郁悶著:“怎么這國民軍是越打越強呢,去年的時候國民軍的武器裝備雖然不差,但是還沒有超越北洋軍的地步,但是現(xiàn)在怎么出現(xiàn)了一個第九師,其裝備竟然還超過了自己的第三師!”
“國民軍的主力部隊不是說第一師和他們的警衛(wèi)師嘛,眼前這個第九師我可是聽說才成軍不足一年,半年前才抵達蘇南,也就當初參加了進攻皖南的戰(zhàn)事,怎么變成了國民軍的主力部隊?”曹錕心里納悶著,不過也沒有去糾結(jié)這些問題。
“現(xiàn)在我們的炮兵團損失極大,這如此壓制敵軍的炮火是個問題?。 辈苠K說著:“這短時間里,就不要主動出擊了,盡量保存實力等待援軍!”
“可是那個徐樹錚什么時候才能來?”吳佩孚道:“他說南下都已經(jīng)說了小半個月了,自從到了蚌埠后就一直不挪地方?!?
吳佩孚對于徐樹錚的第十一師遲遲不肯進入安徽增援己方是很不滿的,畢竟誰在前線打生打死,然而后邊的自己人卻是安安穩(wěn)穩(wěn)的按兵不動都是受不了的。
吳佩孚有這種想法也不奇怪,而徐樹錚之所以遲遲不肯南下,自然也是有著他的理由的,之前在徐州的時候那是因為要保存實力,靜待時局發(fā)展,隨后袁世凱對此大為不滿,段祺瑞也不得讓徐樹錚繼續(xù)南下了,這磨磨蹭蹭了好久后才到達蚌埠。但是一到達蚌埠后徐樹錚又是猶豫了。
因為一方面是馮國璋天天催著他南下滁州增援,說是現(xiàn)在江北壓力很大,滁州以西的武崗方向唐天喜的第十師和于有福的第二混成旅面對國民軍的兩萬多人很有壓力,為了確保滁州不失,為了確保江北不出問題,馮國璋極力要求徐樹錚繼續(xù)南下滁州,一方面是坐鎮(zhèn)徐州預(yù)防國民軍可能的偷襲,另外則是可以隨時對前線的武崗方向或者是江北進行增援。馮國璋想要徐樹錚繼續(xù)南溪,但是曹錕也是極力要求徐樹錚南下淮南,沿著長豐一路南下增援合肥,并說合肥已經(jīng)到了最后關(guān)頭,如果再不來援軍,那么他曹錕可就守不住合肥了,守不住的時候他曹錕說不準就帶著部隊掉頭就跑了,到時候合肥丟了可不能怪他曹錕。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