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xiàn)在劉仁瞻不是敵人了。押解回東京后雖然沒有虧待,卻一直被軟禁,畢竟還可能與南唐國發(fā)生戰(zhàn)爭,這等厲害的武將放回去對周軍不利。
郭紹離開樞密院后,忍不住打聽了一番劉仁瞻住的地方,當下便叫人去買了一些酒肉,帶著隨從去看望他。
劉仁瞻是個五十來歲的武將,須發(fā)花白飄逸,穿著舉止就不像是沖鋒陷陣的猛將,看起來屬于坐鎮(zhèn)中軍運籌帷幄的人。他迎到客廳門外,見禮開口就稱“郭都點檢”。
郭紹頓時明白他一直在關(guān)注形勢。當下便抱拳寒暄道:“劉公在此住得習(xí)慣、可缺什么東西?”
“郭都點檢親自到訪,有失遠迎。”劉仁瞻從容地笑道,“日子倒是挺安生,老夫這兩年都胖了不少,就是無趣了點。請!”
郭紹隨他進屋,當下趁機說道:“劉公既然覺得無趣,何不受個官當當?先帝雖已不在,太后同樣不吝封賞?!?
劉仁瞻坦然道:“早先老夫已表示過心跡,劉家深受南唐國主之恩,實在無法棄主求榮。而今茍活于世罷了?!?
郭紹聽罷,情知難以說服……特別是年紀較大的人,認定了的事就非常頑固。當年讓他活下來也不容易,大概也是因為人有本能的求生欲。
郭紹只好轉(zhuǎn)移話題,問道:“周軍若攻滅南唐國,劉公以為戰(zhàn)后大周該如何治理,可有什么諫轉(zhuǎn)告太后?”
劉仁瞻想了想道:“不能嗜殺失民心,政令、律法、稅賦也最好不要改變太急?!?
郭紹聽得這番話和王樸所說的維持現(xiàn)狀的權(quán)宜之計很相似,當下便拜道:“劉公雖已賦閑,今日一席話仍對南唐國軍民有德行。”
劉仁瞻又不禁說道:“郭都點檢這番話,仿佛攻南唐國如探囊取物,老夫倒是覺得恐怕沒那么容易。蜀國難在道路,南唐卻堅不在大江之險;蜀國人數(shù)十年不知兵,但南唐國斷斷續(xù)續(xù)打仗沒消停過,君臣同心同德,并非不堪一擊。”
郭紹不想在他面前吹噓,反而附和道:“國家穩(wěn)固不在山川之險,而在德政人心,劉公之甚有道理?!?
劉仁瞻聽罷頗有些動容:“只嘆不能同朝為臣?!?
“也許會有機會的。”郭紹笑道,“南唐國主若到東京為大周之臣,劉公便可與南唐國主一道歸順,不就沒有君臣恩怨之說了?”
劉仁瞻不語。
郭紹見狀,覺得他剛才和自己挺談得來、不想破壞氣氛,當下又問:“劉公還記得林仁肇這個人?”
“林虎子。”劉仁瞻恍然道,“此人是個好漢,不過根基太弱,起先只是閩國武將的家奴裨將,又滅了國,老夫等想提拔他也無法一蹴而就,后來潘承佑才舉薦他,有了立功的機會?!?
郭紹又詳細地問:“潘承佑何許人?”
他把一些細枝末節(jié)都問了一遍,倆人談?wù)摿撕靡魂嚕B這才告辭。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