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紹與幾個武將從破院子里出來,從覃石頭手里接過韁繩便翻身上馬。別的人也上馬,隨即響起了“駕、駕”的幾聲吆喝。
一行人返回中軍行轅,正遇到王樸。王樸道:“老夫?qū)懞昧藙窠禃?,正想讓郭將軍看看?!?
“出自王使君之手,定然是穩(wěn)妥的?!惫B不加猶豫道,不過還是接過來瞧了一遍。由于他剛和人商量如何謀反,忍不住又留意了王樸一眼。
郭紹還記得一個書上看到的故事……歷史上趙匡胤稱帝后,路過王樸的畫像前,說“如果這個人還活著,我沒法得到皇位”。這算是從德才兩方面的褒揚吧?
他又想起了在東京兵變后的事,王樸在那節(jié)骨眼上故意進、建議預防武將權(quán)力過大;當時太后和郭紹是一個鼻孔出氣,王樸的上書一點作用都沒有,唯一的用處是表明他的氣節(jié)和忠誠。王樸這個人還是很在乎名節(jié)的,所以郭紹前期密謀階段不能讓王樸參與,哪怕現(xiàn)在與王樸的私交已經(jīng)很不錯。
郭紹越想,越覺得自己與郭威的爺爺“相認”是比較穩(wěn)妥的法子。自己是受周朝恩惠起家的,承認太祖郭威的地位,起碼吃相要好看一點;否則就像后來的宋朝,沒法洗掉欺負孤兒寡母、得國不正的詬病。
天下大勢能走向統(tǒng)一穩(wěn)定,(后)周兩代雄主和文武大臣的勵精圖治功不可沒,無論怎么掩蓋都洗不清后來者摘桃子的本質(zhì)。
無論將來的廟號是不是太祖,現(xiàn)在都是稱帝,權(quán)勢聲威和開國皇帝沒有二樣,無非圖個名;可做了太祖也是一個污點罵名,還要來作甚?況且,郭紹對這個時代的家族祖先缺乏認同感,光宗耀祖的心理需要也就不存在了……之前李處耘等人不想苦勸郭紹,可能就是覺得為祖上增光是郭紹自己的事;他自己都不顧了,外人勸他作甚?
郭紹那樣選擇,不僅是在承認前人的功業(yè),也是在認可在大周旗幟下流血犧牲馬革裹尸的無數(shù)將士的價值。功勞不是他一個人的,不過是站在成堆的尸骨之上罷了。
……他遞還勸降書,隨口說道:“王使君之,有理有節(jié)、有情有義。不過,派誰去勸降?
王樸回頭看了一眼,道:“盧多遜。”
陪侍在后面的幾個文官中,一個年輕人走了過來,抱拳道:“下官是主動請纓,愿擔當此任?!?
郭紹見狀,立刻想起了往事,說道:“當年我在秦鳳和蜀國打仗,奉命前來嘉獎咱們將士的人就是盧先生。我拿到升廂都指揮使任命狀,就是從你手里接的?!?
盧多遜高興道:“在下只是奉命行事,跑跑腿罷了。不想郭大帥連這等事都記得如此清楚?!?
“別人對我好幾乎都記得,我這人記吃不記打。”郭紹笑道。
身邊的李處耘、羅彥環(huán)等武將聽罷都一陣哄笑。
郭紹伸出手掌,一掌拍在盧多遜的肩膀上。盧多遜的嘴一咧,不經(jīng)意露出痛苦的表情。郭紹道:“南唐國只剩一座古城,覆滅只是遲早的事,現(xiàn)在最后一步了,你可得活著回來,不然不是虧得慌?”
盧多遜忙抱拳道:“下官愿為大周軍早日光復江南,盡綿薄之力?!?
風險還是有的,但正因干提著腦袋的事,才算得上功勞。郭紹點頭道:“愿盧先生不辱使命?!?
……
盧多遜拿著勸降書去江寧城,被斥候逮住后,是坐吊籃上城的。江寧城的全部城門都緊閉,開閉城門的權(quán)力被幾個衙門相互制約,現(xiàn)在要開門非常麻煩。他一時沒能見到南唐國主,勸降書卻被收走了。書先被許多官員看到了,然后才到深宮里的李煜手里。
下面還有一些文臣武將站在殿上,頓時人們就義憤填膺。
一個叫咼彥的武將從后面出列,徑直說道:“臣請陛下將這等人拖出去斬首,然后將其首級送還給周國人,以示我國死戰(zhàn)之決心!”
頓時就有馬誠信、馬承俊等武將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