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彥超十分不滿:“老子們在忻州,逗留一個多月一矢未發(fā)。前陣子遼軍在忻口,按兵不動便罷了;現(xiàn)在他們退兵,掩背追擊還能敗了不成?”
李處耘一不發(fā)地看著史彥超,既沒呵斥也不解釋。
二人四目爭鋒相對,過了好一會兒。史彥超才憤憤道:“你是主將,你說了算!”
董遵誨等人卻是很順從,紛紛抱拳附和。
李處耘道:“前鋒尾隨遼軍,占據(jù)忻口,按兵不動。董遵誨率虎賁軍左廂第三軍為前鋒?!?
董遵誨立刻抱拳道:“末將得令!”
史彥超立刻瞪住李處耘。李處耘道:“既不打算與遼軍作戰(zhàn),史將軍正可隨大軍?!?
李處耘不再理會史彥超,叮囑董遵誨道:“董將軍到忻口后,大部駐扎于忻口南面的軍鎮(zhèn),固守隘口。遼軍出雁門后,你再繼續(xù)北上,先軍占據(jù)代州?!?
董遵誨抱拳道:“喏?!?
史彥超忍不住道:“李將軍認定遼軍一定會放棄雁門關?”
李處耘道:“雁門關在代州以北,且面向北邊,原本就是中原建造來抵御北方的關城。遼軍既退至雁門,代州漢將必降;遼軍雖占雁門,卻沒打算南下,只能以大軍駐守方可保有此關,繼續(xù)陷于對峙……遼軍既棄忻口,必棄雁門?!?
眾人拜服。史彥超也無話可說,他能服李處耘的軍令,一是因軍職地位不如李處耘高,需要遵守規(guī)矩,二也是李處耘從攻滅南唐國以來的大戰(zhàn)表現(xiàn),能讓人心服。
果不出其料,半個月后遼軍繼續(xù)放棄雁門,退往云州(大同)。李處耘立刻派人飛報晉陽。
……至此北漢國的戰(zhàn)爭已成定局。
北面遼軍、幽州軍陸續(xù)退兵,諸城軍鎮(zhèn)也只有投降大周一路。
郭紹也準備逗留一些時日就班師回朝了,善后仍未完成,但不用他躬親處理;周軍禁軍主力已無留在晉陽的必要。
前營軍府文官上書方略,以楊業(yè)率新整頓起來的河東軍主力駐扎雁門關,兼領代州;另派武將領忻州,掌忻口防務……楊業(yè)的后路在別人手里,以為制衡之道。
郭紹否定了此方略,提議讓楊業(yè)兼領代、忻二州,控制忻代盆地走廊上的兩處重要關口,給予楊業(yè)最大的信任。軍中很多文官都懂兵法軍事,但一些事兒還是想當然了……郭紹以自身的經(jīng)驗,以及高彥儔、劉仁瞻的表現(xiàn),認定一個事實。在這個時代,主將的作用非常大。一支軍隊,將士們是否信任自己的武將,直接關乎士氣和忠誠度;主將的立場,也對整支軍隊影響很大。
郭紹要讓楊業(yè)和河東軍真正發(fā)揮作用,就必須給予楊業(yè)信任感。
北漢國善后的關鍵之事已經(jīng)決策,郭紹下旨禁軍諸部準備班師,并給東京寫信告知日程。
軍中慶賀氣氛很重,將士們興致很高……戰(zhàn)勝回朝,歸期總是令人高興。北漢國窮兵黷武國家貧瘠,此戰(zhàn)滅國財富收獲很小,但朝廷仍舊會給將士們論功行賞,這也是人們很快忘記戰(zhàn)陣的殘酷,興高采烈的原因之一。
在晉陽的諸文武紛紛上書祝賀,連河東各地投降的官員也有上奏。
但在郭紹覺得,真正能分享喜悅的人……不是那些話說得最好聽的人,而是能夠分享勝利果實的人。比如隨軍的文武和將士,以及朝中的符金盞和二妹。不然,自己勝不勝,別人得不到任何好處分享,憑啥高興得起來?
晉陽一陣紛亂調動,歸期越來越近了。
……
……
(這一章在火車上碼的。今天出一趟遠門,23號才安頓,這幾天可能更新有點慢。對不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