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晉陽之役讓王樸驚訝之余,對此看法又有改變。若能速戰(zhàn)速決攻占幽州,先收復河北,形勢會大好?!?
左攸對兵事不太精通;而王樸雖是文官,卻長期在樞密院任職,對兵事方略十分熟悉。左攸便問道:“假使能攻占幽州,便能收復河北?”
王樸道:“當然可以,至少勝算極大。幽州城是重鎮(zhèn)大城,雄踞河北,燕山以南再無這樣厚實的大城。占據此城,就有了依仗?!?
左攸對這種籠統(tǒng)的說法想不太通透。
王樸似乎也看出左攸在兵事上不是一點就通的人,當下緩下一口氣,沉聲道:“境況是這樣的。從這些年來多次與遼軍交鋒來估計……(大周軍如今比以前更強),周軍在野外對陣也不懼遼軍,否則進攻就沒有什么好打的了;呆在城里與人作戰(zhàn),還談何進攻?
不過遼軍主力南下后,馬兵較多,機動更強;他們不可能與咱們擺開后一戰(zhàn)出個勝負。只要遼軍主將知兵,肯定會不斷嘗試尋找機會,就算敗十次,只要戰(zhàn)勝一次就能擊退周軍進攻,甚至聚而擊潰周軍步兵主力;而周軍就算贏十次,不能徹底消滅遼軍援軍,也不敢在遼軍大軍威脅下圍城……除非軍力遠超遼軍,才敢一面圍城,一面與遼軍援軍決戰(zhàn);否則被內外夾擊敗得更快。
但大周一旦據有幽州城就不同了。
步兵守城,騎兵在城池內外活動。遼軍若先強攻城外騎兵,馬兵則向城池靠攏,步騎協(xié)同與之大戰(zhàn);遼軍若敢攻城,步兵背城結陣,騎兵隨時威脅遼軍側后。
時機不利,周軍則退守城池坐等戰(zhàn)機。遼軍沒有機會拔除幽州城,大量馬兵出征,隨著時間延長,虛耗比我朝更大。”
左攸沉思良久,又問:“幽州糧草夠嗎?”
王樸道:“遼國一直經營幽州,內外有大量屯糧,且不說就食于戰(zhàn)場,以及前期大軍攻城后聚集的糧草;便是臨時再送糧,也來得及。遼軍實力不足以圍城,如何阻止大周從國內運糧?”
左攸道:“馬兵襲擾糧道?!?
王樸一皺眉頭,看了左攸一眼:“若幽州在我朝之手,且有強大的進攻實力,遼軍主力必駐北面,不然他們的糧道和后路如何辦?
河北原野千里,除非遼軍可以完全截斷幽州南面交通,從外圍合圍幽州,不然阻止不了我朝補給;襲擾在所難免,戰(zhàn)場送糧都會有大量損失,大周軍也有騎兵尋機反擊,遼軍襲擾也同樣要冒險?!?
左攸聽罷長吁一口氣,拜道:“下官非有意與王使君爭執(zhí),不過臣等為君謀劃,不敢一知半解?!?
王樸淡然道:“老夫了然?!?
左攸又故意松了一口氣道:“今上善戰(zhàn),或許戰(zhàn)陣上的形勢比咱們謀劃得更好?!?
王樸道:“正是,咱們論戰(zhàn),并未權衡兩國之主,大周天子比遼國主英明……戰(zhàn)場之上瞬息萬變,終究還得看上下之心?!?
他沉吟片刻又道:“老夫改變主張,也有過諸多權衡。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算萬一北伐失利,以陛下之明,情況也不會太糟;遼國此時的光景照樣不能把咱們怎樣?!?
王樸聽罷愈發(fā)豁然,此時朝廷上下都很信任皇帝,因為按照經驗準備皇帝征戰(zhàn)就不會敗,上下一心豈有不勝之理?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