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的官員解縉拱手面向上位,正說著話兒,“臣聽說漢王在云南府驕|奢|淫|逸,馬車里的墊腳之用,竟也用精挑的羊羔皮毛……”
寶座上的皇帝一聲不吭,等著解縉在那里說,皇帝連一點反應(yīng)都沒有。
兩邊的大臣中,甚至有些暗地里埋頭發(fā)笑。因為解縉彈劾的東西實在沒意思,大明朝有宗室藩王因奢|靡、只顧貪圖享受而被治罪的嗎?
解縉卻繼續(xù)說道:“漢王在云南,與寧王隔空斗富,竟以五萬貫之巨額錢財,買下了一對名曰‘天作之合’的玉器!長此以往,云南民風(fēng)不古,官民不習(xí)禮儀競相攀比,有利無害矣!
漢王好大喜功、膽大妄為,肆意與土司爭強斗狠。漢王因玉石礦之利與思氏有隙,便先斬后奏,竟擅自調(diào)動五萬之眾攻打孟養(yǎng)宣慰使司。臣請奏圣上,奪回漢王干預(yù)云南軍政之權(quán)……”
就在這時,宦官侯顯走進了奉天門。他從邊上來到寶座之側(cè),先站在了那里沒有近前來,因為此時皇帝正在聽大臣說正事。
但皇帝卻側(cè)目看向侯顯。于是侯顯彎腰靠近,小聲道:“漢王府的使者進京了?!?
皇帝朱棣聽罷,向解縉揮了一下袍袖,道,“朕知道了,恰當?shù)臅r候,朕會斥責高煦?!彼f罷又看向侯顯,“到哪了?”
侯顯道:“回皇爺,使者正在午門外。”
“宣。”朱棣徑直說道。他聽了一上午的政事,此時竟當眾伸了個懶腰。侍立在側(cè)的內(nèi)閣官員紛紛側(cè)目,終于還是沒人開口提醒。
不多時,身上的積雪還沒拍干凈的一個宦官,被帶到了奉天門內(nèi)。那宦官跪伏在磚地上,雙手高高舉起一個雕木盒,說道:“奴婢叩見皇爺,皇爺萬壽無疆!奴婢奉漢王之命,進京獻寶?!?
朱棣遞了個眼色,侯顯便走了下去。
侯顯把木盒拿上玉案,小心翼翼地打開,又將幾層紅色綢子揭開。頓時,一只玉鐲和一塊圓形玉佩就出現(xiàn)在朱棣的面前。朱棣的眼睛立刻一亮,只見那玉器晶瑩剔透、顏色鮮艷、流光閃閃,非常奪目!
跪伏在地上的宦官道:“啟稟皇爺,此玉名為‘天作之合’。漢王先派人從孟養(yǎng)司采出大量玉石,再用其中最好最難得的料精心雕琢而成。世人,此玉千年難得、可遇不可求;漢王,只有父皇母后才配擁有此物,故遣奴婢等快馬進京獻上!”
朱棣當眾拿了起來,對著窗戶那邊的亮處觀摩。
御門內(nèi)的文武,紛紛跪倒在地,皆賀喜圣上得到寶物。解縉的臉抽搐了一下,也跟著默默地跪伏在地,他只是沒怎么吭聲。
朱棣將玉放回了盒子,嘴上不以為然地說道:“這高煦,為了兩塊石頭勞民,盡干些沒用的事!”
淇國公出列道:“圣上愛民,不愛寶物,不過漢王有孝心哩。”
“倒也是?!敝扉σ贿叢粩啻蛄恐衿鳌⑺呀?jīng)看了好幾眼,一邊說道,“高煦有那心意,也不枉他母后常常念叨。”
獻寶的宦官急忙又叩首道:“正因漢王有孝敬之心,這才趕緊派奴婢等把玉送來京師。此玉是翡翠,聽說有靈氣,能調(diào)養(yǎng)經(jīng)脈,益壽延年。漢王愿皇爺皇后萬歲無疆!”
眾臣趕緊附和道:“圣上皇后萬歲安康……”
朱棣擺了兩下手,道:“罷了,都起來吧?!?
大伙兒陸續(xù)謝恩起身,只有那個云南來的宦官沒起來,他這時掏出了一份漆封的書信,雙手舉到頭頂?shù)溃骸芭痉蠲?,還為皇爺帶來了另一份獻禮。大明將士已在孟養(yǎng)司接連大捷,俘獲不尊王化的酋長思行法,正將思行法押送進京獻俘!
彼時大明之威,震懾西南,緬甸阿瓦城、木邦、孟養(yǎng)等諸地,皆請遣使進京朝貢,一睹天朝上邦天子之儀?!?
朱棣忙道:“拿上來!”
御門內(nèi)的文武聽罷議論紛紛。朱棣不置可否,叫侯顯拆了信封、他要先看高煦對此事的解釋。
信封里有好幾張紙,洋洋灑灑或有數(shù)千。入眼處,果然是高煦的親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