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見之,下意識便仔細觀察她的臉脖,看有沒有留下傷痕。段雪恨察覺到他的目光,耳朵和臉頰很快就紅了,她的目光閃躲,片刻后伸手輕輕遮掩住了臉頰。
一行人來到了東校場上,校場附近有一片營署;北面還有一些新修的院子房屋,那些房屋是漢王軍的軍器局、院等官署開辦的工坊,負責制造兵器甲胄。
大明各地有很多匠戶,隸屬于工部,制度承襲于元朝。匠戶在洪武末年人數(shù)就達到了十五萬戶。他們和軍戶一樣,不能脫籍、形同奴隸,免費為朝廷服役,官府只給予口糧和鹽,且不免除其徭役和田稅。
每年有很多匠戶逃亡,不過到目前為止這個制度尚能維持,匠戶人數(shù)仍在增加。
云南有一些官辦的手工業(yè)作坊,涉及營造、紡織、軍器、工藝等行業(yè),由各個局、院官署管理。原先這些機構是不該漢王府管的,但朱高煦起兵后,就直接接收了官府的軍器局院,讓他們召集匠戶為伐罪軍制造火器。
軍器院的一個官員在旁邊稟報著,似有為自己請功的意思,“下官等得到守御府南司的命令之后,馬上召集人手制作發(fā)火機關,起初毫無頭緒。下官便向云南匠戶發(fā)榜,凡能制出火銃機關的人,賞錢二貫!數(shù)月之間,便有許多工匠自薦……”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朱高煦聽到二貫賞錢,頓時有些震驚,技術創(chuàng)新竟然如此不值錢?不過想到匠戶們生計困難,估計兩貫銅錢也很有吸引力。
那官員還在旁邊滔滔不絕,朱高煦沒制止他,徑直叫人把新制的火銃拿過來。
待工匠將幾支火銃搬過來時,朱高煦拿起來一看,眼睛也隨之一亮。
這火銃賣相很好!銅鑄的銃管與明軍使用的銅火銃別無二致,新的銅管磨得黃亮,十分漂亮;最關鍵的地方是夾著火繩的發(fā)火機關,以及支撐肩部的木頭托柄、形狀精美有弧度。
只看模樣,就好像是一支步|槍!但朱高煦知道它的威力,與銅火銃區(qū)別不大,因為銃管是一樣的東西;改造的地方只在于那個火繩機關,以及銅銃后部的托柄。
朱高煦立刻雙手舉了起來,用木柄抵住右肩,扣動了扳機?!斑青辍币宦暬善穆曇?,上面夾著火繩的小擊錘往下一撞;同時一塊鐵蓋子也彈開了,擊錘帶著火繩擊入引火鍋內。
“有意思!這玩意厲害……”朱高煦喜不勝收,溢美之毫不掩飾。
朱高煦問道:“誰制出來的東西?”
官員拜道:“軍器作坊里的一個木匠,名叫茂開山?!?
“人在何處?”朱高煦問道。
幾個人便忙著派人去叫茂開山。不多時,一個年紀約莫二十多歲的年輕漢子便來到營署外面拜見,長得個子高高,皮膚黝黑一身精肉。
朱高煦問道:“你制作的這個機關?”
茂開山道:“小人先用木頭琢磨制作,后請鐵匠鍛制而成。小人親手刨制了木柄,又用草木灰兌水泡制了火繩?!?
朱高煦沉吟了一會兒,轉頭說道:“叫王府府庫撥錢二百貫,賞給茂開山,升茂開山為軍器院百戶。并造冊記下此發(fā)火機關的專利之權,以‘開山銃’命名,以后任何人每制造一支開山銃,使用了此機關的技術,便要支付茂開山一文錢;十五年后方止?!?
他又指著負責此事的官員道:“你有功,賞錢一百貫。”
茂開山大吃一驚,愣在那里似乎不敢相信富貴天降。稍后,他才忙跪伏在地,大聲道:“小人謝漢王恩典!”
朱高煦指著旁邊的宦官道,“他叫王貴,茂百戶以后有事可以告訴王貴,并到王府內走動?!?
說再多也沒用,關鍵是給予實實在在的好處。朱高煦便不理會茂開山了,下令道:“裝填彈藥試發(fā),反復試,記下使用次數(shù);何處壞了,便繼續(xù)改進。然后再投入作坊大量制作?!?
“下官等遵命?!?
兩個軍士遵命拿起了“開山銃”開始裝填火|藥鉛彈,方法與銅火銃差別不大。唯一的不同,銅火銃要放引線,而開山銃是在引藥鍋里倒火藥。
過了好一會兒,朱高煦便看見兩股白煙騰起,“砰砰”兩聲巨響,火銃成功擊發(fā)!
(本章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