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下定決心之后,事情的進展驟然加快。
漢王府的官署官吏、家眷將全部遷到貴州城,由駐守貴州的劉瑛安排房屋。
西平侯沐晟被任命為四川巡撫,名義上節(jié)制三司。李讓升為四川左都指揮使,接替韋達駐防廣元地區(qū);韋達調(diào)任重慶府,為四川東面水陸統(tǒng)帥。盛庸、平安、瞿能、王斌四員大將,將作為漢王軍東征之戰(zhàn)的主要統(tǒng)兵大將。
朱高煦從各地調(diào)兵,盡可能地將精銳聚集起來,正在組成三路大軍。
北路軍由瞿能統(tǒng)兵,陸續(xù)在貴州集結;中路軍朱高煦親自率領,以王斌為前鋒,趙平等為副將,從貴州出發(fā)進軍廣西;南路軍由盛庸統(tǒng)領,平安為騎兵主將,從云南出擊,同時進軍廣西。
三路大軍總兵力將會達到三十六衛(wèi),超過二十萬人!
而西南三地的兵馬幾乎為之一空。朱高煦傳令各守將依托重鎮(zhèn)、險要地勢進行防衛(wèi);若遇進攻則盡量拖延時間,為主力決戰(zhàn)爭取機會。
朱高煦與諸文武議事時認為,從大略上,漢王府應該盡可能地在會戰(zhàn)中投入最大兵力;但在實施的步驟上,考慮到西南官道行軍和補給問題,應避免在各次戰(zhàn)役中過度投入兵力。
因此他大致采用了李先生的方略,分兵三路。第一輪出擊,只出動兩路十四萬多步騎,對付位于廣西的吳高軍足夠了。而北路軍是最后聚集到貴州的人馬,隨后才相機而動,大致走“入湖廣道”,會合之后參加可能發(fā)生在湘江以西的決戰(zhàn)。
……前陣子的大雨連續(xù)下了幾天,現(xiàn)在終于停了。太陽曬了三天之后,天氣再度炎熱。
朱高煦忙忙碌碌了一上午,午膳之后,來到了書房東邊的廊屋里。
他經(jīng)常在這地方午睡休息,所以天井周圍的房屋沒住人。他過來后,便叫宦官王貴守著入口,整個小院子便空無一人了。
朱高煦在廊屋里等了一會兒。
最先進來的人是百戶靳石頭。靳石頭最初是燕王府的護衛(wèi)士卒,經(jīng)歷過“靖難之役”、“征安南之役”等大戰(zhàn),前年在安南刺探劇情有功,朱高煦兌現(xiàn)許諾,已升他為百戶。
“末將拜見王爺?!苯^抱拳道。他長胖了一些,好像當官的日子過得挺舒服。
朱高煦開門見山地說道:“之前咱們在交趾省時,靳百戶、陳興旺、安南人阮智一起潛入升龍城,打聽安南國王后的下落。你還記得阮智罷?”
靳石頭躬身道:“回王爺,俺記得!”
朱高煦點點頭,又問道:“靳百戶還敢不敢去升龍辦事?辦成了差事,我讓你做千戶?!?
靳石頭的眼睛頓時瞪圓了。他果然嘗到了當官的好處,一時間眼神里充滿了期待,很快便答道:“有啥不敢?王爺只管吩咐!”
朱高煦道:“升龍城改名東關了,阮智現(xiàn)在那里當官。你再南下一趟,設法混進升龍城,找到安南人阮智。
我給你準備好漢王府的書信、以及前安南國王后的信,你拿著東西去,叫阮智幫忙,勸降駐升龍城的貴州衛(wèi)所武將;勸貴州武將帶兵回鄉(xiāng),本王必厚待之。我還會許諾阮智,若他愿意干這件事,將來東關府(升龍)知府的官位就是他的?!?
靳石頭拜道:“末將得令!”
朱高煦叫他當面復述一遍要干的事,然后便叫他去準備行程。
沒一會兒,守御府北司的左鎮(zhèn)撫使陳大錘、右鎮(zhèn)撫使張盛二人走進了門。
見禮罷,朱高煦徑直說道:“此役何福十分重要,他的身邊得放兩個人。若有要緊的消息,你們應設法傳遞回來,同時敦促何福一定要為漢王軍作想?!?
朱高煦沉吟道:“何福身邊的部將、文官、宦官都不是咱們的人,何福有兵權也不是甚么事都能做,也不要太過催促;但若有機會,你們可以叫何福寫封親筆信,本王幫他把家眷接應出京。
尋常在大將帳中,朝廷也會安插錦衣衛(wèi)和密探。所以你們一定要小心,決不能暴|露身份!”
二人一起拜道:“末將等必當謹記!”
朱高煦沉默了一陣,心里琢磨著……這個何福并不是心甘情愿忠于漢王府,他是因為被要挾了!所以朱高煦既不能對他逼迫太甚,也不能放任不管,必得掌握其中的輕重松緊。
不過何福萬一愿意干出大事來,比如兵變之類的,朱高煦當然喜聞樂見!至于何福的家眷,他會盡力;不管能不能辦到,先許諾了再說。
朱高煦抬起頭道:“你們再說一遍,自個都是甚么來歷?”
陳大錘抱拳道:“末將滄州衛(wèi)軍戶李勝,建文年間,曾受寧遠侯提拔為親兵小旗長?!睆埵ⅠR上接道:“小人乃李勝表弟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