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畫的那副世界地圖的草圖,交給兵部尚書齊泰之后,沒幾天就完工了。齊泰精通書畫,他雖用的是工筆雕琢,但地圖本身講究的不是藝術(shù)造詣,所以他畫得很快。
各個未知地方的取名,朱高煦大多參考了后世的名字。反正后世的地名大多是音譯,此時大明朝取的名字,影響不是很大。唯有“亞洲”,他改了個名字叫“圣洲”。
乾清宮東暖閣正面的墻壁上,終于不再不協(xié)調(diào)了。中間一副大地圖,左右兩幅稍小的地圖,看起來正好合適。
進來議事的大臣們,見到那副“世界地圖”,大多人的表情看起來、似乎有點憂心。
御前議事罷,諸臣告退。兵部尚書齊泰、大理寺卿高賢寧二人,卻主動留在了后面。
朱高煦見狀便問道:“二位愛卿,還有何事?”
齊泰等終于轉(zhuǎn)過身來,回走幾步,他拱手道:“圣上,臣有一些話,不想當著諸同僚的面講。”
朱高煦坐在椅子上,手在扶手上敲了兩下,說道:“現(xiàn)在說罷。”
齊泰想了想,躬身道:“圣上將如此大的疆域掛在此地,年號又取‘武德’;因此最近諸臣都有些擔(dān)憂,生怕圣上會急著開疆辟土……”
“嗯……”朱高煦習(xí)慣性地發(fā)出一個聲音。
齊泰繼續(xù)道:“大明雖疆域廣闊、人口眾多,但若連年征戰(zhàn),亦難免國力耗盡。況大明官軍攻下太多地方,卻不能遷徙人口、王化百姓,亦難以久持。
臣自洪武年間,便任職兵部。太祖皇帝對北方欲以防備、臣服、分化的國策,此略甚有遠見。蓋因草原荒漠之地,官軍難以久守,攻取無益;不久胡虜又會卷土重來。
其它地方,或是瘴氣遍地、崇山峻嶺,或是荒蕪難守。而今朝廷開疆辟土,應(yīng)以遼東為主;此地雖苦寒,但土地肥沃,遷徙軍士流民開辟耕田,百年之后或能富庶如內(nèi)地矣。”
“嗯……”朱高煦又應(yīng)了一聲。
高賢寧附議他的老師,拜道:“臣斗膽進,昔者始皇帝南北征戰(zhàn),括地甚廣,然秦國終分崩離析;故我中國對外括地,宜緩不宜急?!?
朱高煦等他們說完了,這才開口道:“朕就沒有想過擴張疆域?!?
師生二人都愣了,相互對視了一眼。
朱高煦道:“交趾省,朕也要裁撤了。此前朝廷將安南國、徑直納入大明版圖,建省設(shè)立官府,直接統(tǒng)轄此地;結(jié)果大伙兒也看到了,短短幾年時間,反叛的勢力、最大的就有三股!
朝廷當然也可以不斷派兵平叛,多半也打得贏。然而短期內(nèi)必然軍費龐大,完全不能從交趾之地收回成本?,F(xiàn)在蒙古諸部、威脅襲擾我北疆;朕還要給京營發(fā)軍餉,要做別的事。交趾省只會加重國庫負擔(dān),暫時看不到實際的好處。
因此朕決定,暫時裁撤交趾省,設(shè)安南都護府,駐扎少量軍隊、派遣總督保持大明在安南地區(qū)的勢力存在。同時扶植陳氏宗室的政|權(quán),封其為安南國國王、兼領(lǐng)安南都護府副總督,以此維持安南國的局面。
安南大江(紅河)平原盛產(chǎn)稻米,將來咱們大明朝能不能直接收復(fù)此地,再從長計議罷!”
齊泰拜道:“圣上英明,只怕勛貴大將不支持此略?!?
朱高煦冷笑道:“攻下安南國,朕是主帥;朝中國公侯爵,多是‘奉天伐罪推誠’,乃朕的嫡系大將。別的人大不了抱怨兩句,還能怎樣?”
暖閣里沉默了片刻,朱高煦便又開口道:“原先漢王府為了激勵將士,給‘伐罪軍’發(fā)足軍餉;而今夏元吉抱怨連天。朕也不想加重百姓稅賦,錢從何來?除了縮減不必要的軍費開支,或許可以試試海貿(mào)?”
高賢寧聽到這里,面露恍然之色。
齊泰倒有點尷尬。當初起兵之時,漢王軍勢微、壓力極大,為了獲得軍心,齊泰是支持發(fā)軍餉決策的;而齊泰給朱高煦想的“長遠辦法”,是得到天下之后,便對漢王府的許諾不認賬、停止發(fā)餉!
可是現(xiàn)在朱高煦又不好不認賬。愁錢的問題,齊泰好像也覺得有點責(zé)任。
忽然一個聲音激動地說道:“皇爺英明,雄才大略,見識遠邁諸王!”
朱高煦轉(zhuǎn)頭一看,原來是太監(jiān)侯顯。他差點把這個侍立在側(cè)的太監(jiān)給忘了。
太監(jiān)們似乎對出海很有興趣,朱高煦至今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緣故。
高賢寧拱手道:“臣等多慮,亦是擔(dān)心圣上有失?!?
齊泰道:“臣本已身敗名裂,幸得圣上重用,方有今日。臣當殫精竭慮以報皇恩!”